迟希新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教授
迟希新, 男,汉族,1964年生,教育学博士(专业方向:德育原理)。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教授。
主要研究领域为:学校道德教育、青少年发展心理、学校道德领导。
负责或参与的班主任培训项目:
1, 担任2006年北京市中学骨干班主任培训项目的负责人,任指导教师。
2, 担任2007年北京市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项目的负责人,任指导教师。
3, 2007年教育部全国中学班主任培训项目组核心成员,任指导教师。
已参与或主持的课题:
1、网络环境与青少年成长研究(教育部重点课题)
2、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价值影响研究(北京市“十五规划”重点课题)
3、欣赏型德育模式建构研究(“十五规划”国家重点课题)
4、欣赏型德育模式的深化与实践研究(“十一五规划”国家重点课题)
5、北京市“十一五”重点课题“学校品牌塑造与改进的行动研究”。
完成的非课题研究项目:
1、2004年7月完成了“近五年来我国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”的研究,研究报告发表在2004年第12期《道德教育研究》上。(本研究项目受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的委托,合作完成)
2、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委托,完成“20年来全国德育教育课题规划的历史回顾与反思,”的研究,研究报告被收入文集《全国教育课题规划回顾》中,(《文集》于2006年5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,本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完成)。
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:
1、《中学教学板书功能初探》,《呼伦贝尔学院学报》,2000.03。
1.《德育教师专业化:发展心理学的视角》,《教育研究》,2006,7
2.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少年的深刻影响》,《人民教育》,2007,15-16合刊
3、《道德灌输的认知心理学释义》,《教师教育研究》 2004.1。
4、《人化教育: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》,《湖南师范大学学报》2004.5。
5、《关于德育中“德--得”关系的思考》,《中国教师》2004.10。
6、《关于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思考》,《中华女子学院学报》,2000.05。
7、《近五年来我国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》,《道德教育研究》2004.12。
8、《东北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森克人格问卷(epq)测查报告》,《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(自然科学汉文版)》,2000/02。
9、《文化教育事业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》,《黑龙江民族丛刊》,2001.04。
10、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刍议》,《昌吉学院学报》,2000(4)。
11、《蒙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跨文化比较》,《社会心理研究》,2000,(4)
12、《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》,《教师教育研究》2005.6。
13、《近年来我国德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回顾与趋势分析》,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.教科版》2005.12。
14、“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”,《中国德育》,2006第9期
15、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少年教育的深刻影响”,《人民教育》,2007第15期
16、“关注留守儿童的道德成长问题教育”,《小学德育》, 2006年03期
17、“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几种常见误区及对策分析”,《中小学管理》,2007第12期
18、“德育教师专业化:发展心理学的视角”,《教育研究》,2007第4期
19、“班主任培训:立足专业发展需求”,《人民教育》,2008第3期
参编的教材及译著 :
1、《教育学教程》,山西人民出版社,1997年。(参编,副主编)
2、《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》,福建教育出版社. 2005年.(参编)
3、《中外德育思想流派》,人民教育出版社,(已签约,待出版).(参编)
4、《道德文化》,教育科学出版社。(已签约,待出版).(译著. 独立完成)
5、《德育与班级管理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年,(参编)
6、《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(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用书)》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8年(参编)
擅长课题
类型 | 主题 | 课题名称 |
---|---|---|
班主任 | 职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/专业发展 | 班主任综合能力培训 |